在线咨询
QQ咨询
服务热线
服务热线:13125520620
TOP

开发Linux服务程序的工作环境配置

发布时间:2011-11-12 浏览:5313

看看一下的问答,然后思考这样一个问题,想在linux平台下开发服务程序的工作环境配置是哪些呢?

问:
老师,可以写一篇文章介绍一下如何使用vim搭建好用的linux开发环境吗?(比如vim如何设置快捷键可以做到一键编译和运行,常用的插件如何安装等)
答:
我不会用vim,也从不用。
问:
听说实际工程中,可以在windows下写代码然后放到linux下编译,但是每改一个文件就要上传到linux,好像很麻烦,肖老师可以写一篇文章介绍一下如何在windows写linux下软件的代码的文章吗?主要是如何管理文件。谢谢。
答:
嗯,好吧,我把我自己的工作习惯写篇文章给大家看看。

我的回答:

和平同学你好,嗯,看了你的问题,感觉你很细心,因为很少有朋友会就开发环境,单独提出问题,不过呢,不可否认,我们开发软件,首先碰到的就是开发环境,这个搞不顺,后面的开发工作往往会受到很大影响,甚至,直接影响自己的工作效率和效果,因此,这也确实是一个需要仔细探讨的话题。

那这里,我就写篇文章来讲讲我的开发习惯,先声明啊:我的开发习惯有很多背景在里面,是长期形成的一套开发习惯,自己觉得好用就行,我相信很多朋友都有自己的开发习惯,我呢,没说我这个是圣旨,不能改的,大家完全可以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,总结自己的习惯。一句话:“合用就好!”

我呢,最开始学习C是用的TurboC2.0,那是DOS下的事情,90年吧,大家知道,TurboC2.0是有集成开发环境的,因此,初期我做C程序,基本上还是习惯在IDE的辅助下工作,包括编译和调试。

不过呢,95年开始,我使用6502宏汇编语言开发,这就完蛋了,我找不到一个好用的开发环境,没有IDE,而且,由于是交叉汇编,在5x86机器上写代码,利用交叉编译器,编译成6502的二进制代码,然后传到仿真器上,仿真器上有块卡,可以插在真实的任天堂游戏机上,其实就是仿真了游戏机的ROM卡部分,然后,游戏机Reset,就开始工作,就能看到输出结果。

这就带来一个问题,我没有好用的编辑器啊,96年整整一年,我都在打烂仗,这个用点,那个用点,嗯,用NotePad最多,当时都想哭了,呵呵。

还好,到了97年,微软公司那会把MSC7.0生了级,升级到VC++4.2,这个可是一代经典,无论是MFC,Win32的支持,还是IDE本身的特性,给我们的感觉都无与伦比,漂亮。我一下就爱上它了,呵呵。立即转到这上面做开发工作。嗯,顺便说一句,我正式转到Windows95上工作,是96年底。以前的 Windows3.1不好用,主要还是在DOS下使用。

VC4.2的IDE环境有几个优点,非常突出:
1、工程管理,甭管什么语言的源代码文件,可以直接建立一个工程来管理,这很方便,我一个游戏十几万行,分属在上百个asm文件里面,如果不管理,会死人的。
2、自定义关键字高亮度显示,这个很重要,我使用的是6502宏汇编,VC肯定是没有这个关键字的,不过,我写了个自定义的文件,导入进去,就ok了,看起来很漂亮和醒目,关键是,自己不容易看错。嗯,有个细节,我当时主要还在用BASIC语言,就是VB啦,对于BASIC语法很熟,我以前讲过,我利用宏,做了一整套BASIC语言的宏,方便书写汇编语言,搞得我6502汇编语言里面,全是FOR、NEXT、PRINT什么的,我把这些Basic的关键字也做了高亮,很好看。
3、外部编译工具,VC肯定是没有办法做这个6502交叉编译的,不过,它提供了自定义工具,允许一键调用外部的“bat”批处理,实现编译,这个很方便,嗯,我当时把它的快捷键都拦截成“Alt-F7”了,确实很舒服。
4、支持矩形块拷贝,一般的编辑器,都是行拷贝,即只能选择一行或者几行拷贝,但是,很多时候,我们在复制结构体的时候,或者很多有规律排列的文字的时候,比如,《0bug-C/C++商用工程之道》,里面的任务池的任务,由于采用程序三段论,一般定义 TaskInit,TaskLoop,TaskExit,一般一排列就是如下模式:
static bool TravelTaskInitCallback(void* pCallParam,int& nStatus);
static bool TravelTaskLoopCallback(void* pCallParam,int& nStatus);
static bool TravelTaskExitCallback(void* pCallParam,int& nStatus);
大家看整齐不整齐?不过,问题来了,如果我们只拷贝TravelTaskxxxxCallback这部分内容,矩形块拷贝就很方便了,这在VC中一直没有变过,就是按住Alt键拉块,然后Ctrl-C拷贝就好了,而不需要拷贝3行,再来挑着删除,这也是一个很常用的功能,很方便。
5、最重要的来了,VC4.2允许录制和回播键盘宏,这个功能很重要,很多时候,我们输入大量的内容,需要用复制、粘贴命令,但是,如果这大量的资料,每笔之间只差一小点,但是又符合规律,怎么办?这就需要键盘宏。

这里举个例子吧,可能有点复杂,大家仔细看:
比如我在数组中输入Item000、Item001、、、Item999,共计1000个这种内容,拷贝肯定不行。我的做法如下:
 

Code:
  1. 1、先准备10行Item000~Item009,每个占1行   
  2. 2、把这10个拷贝10份,就有了100个。   
  3. 3、我把光标弄到第二个Item000,即应该是Item010的位置。把光标放到行首。   
  4. 4、重要的来了,我开始录制键盘宏,然后一点点把光标挪到Item000的第二个0的位置,把 0替换为1,即获得一个Item010,然后,我把光标调到下一行的行首。然后停止录制宏。   
  5. 5、大家发现我获得什么没有?我获得了一个键盘宏,可以把Item00x的第二个0,改成1的宏。同时,我精心设计了光标位置,使每次播放宏后,光标位置恰好是下一次播放宏的起始点,这很重要。   
  6. 6、然后,我把这个宏播放9次,喏,大家可以推测,我获得了 Item010~Item019这十个对象。   
  7. 7、如法炮制,把0改1换成0改2,2x系列也有了,一直到9x。   
  8. 8、把这100个拷贝10份,就有了1000个对象,每100个内部的单元都是按顺序,000~099排列好的。   
  9. 9、重要的又来了,我如法炮制,把光标挪到第二个Item000处,即应该是Item100这个位置。   
  10. 10、做个键盘宏,把0xx改成1xx,重复99次,1xx系列就好了。   
  11. 11、如法炮制,制作2xx~9xx,任务完成。   

大家觉得累不累?呵呵,其实这已经很轻松了,当然,这里再次声明一句:作为程序员,我们还有一个办法,自己写段程序,不管是什么语言的程序,或者是编辑器的脚本程序,来生成上述内容,这自然可以,不过,这里论述使用纯粹的输入技巧,来完成大量相似数据的输入工作,所以我故意没有用程序办法,而是讲纯粹的键盘宏。这算个程序输入的技巧吧,大家学学,我觉得有好处。

因为我觉得,一个好的程序员,首先要做个好的打字员。毕竟,我没听说过哪个公司为每个程序员配置一个秘书兼打字员的,呵呵。什么东东都得自己敲进去。

上面的方法很重要,我做《隋唐演义》,里面几百个武将文官的属性值,差不多接近60k的数据,我都是用上述方法输入的,一个上午搞定。

这直接导致了,我以后评价程序编辑器,首先就看有没有键盘宏功能,没有就不用,很奇怪,VC6.0以后,引入了多个键盘宏录制的概念,这导致录制键盘宏不方便,没法做到一键录制,一键回播。所以,我又找了第二个工具,UltraEdit32,这个工具的键盘录制宏和播放允许自定义热键,我一般习惯于定义Ctrl-Q为录制,Ctrl-W 为结束录制,Ctrl-A为回播1次,嗯,它还有个很大的好处,Ctrl-L,可以指定回播次数,这样,上面的实验,我可以直接写个100,就回播100 次,就省事多了。

因此,这么多年,我写程序,一直是VSIDE+UltraEdit32模式,基本就够了。

嗯,说到用 VSxxxxIDE,比如我现在用的是VS2008IDE,这里面有个工具不能不提,Visual Assist这个工具必不可少,这个我原来没用,是来西安后,这边的同事推荐的,这是个好东东,几乎能把所有命名空间相关的信息,如类中的方法,成员变量,都自动在输入中弹出来,供你选择,编写基于类的C++程序就变得很方便。

嗯,这几个,就算我的基本开发环境吧,这么多年基本没变过。

到了西安以后,由于主要开发Linux程序,这个时候问题就来了,我不会vim咋办哦?呵呵。

后来我看了一下,gcc要编译的还是.h和.cpp文件嘛,这个文件我是在哪个系统编写的,有什么关系?我啊,接着用VSIDE来组织工程,编写文件。

然后呢,我在Linux服务器上开个ftp服务,以及一个ssh服务,每次编写好了,就ftp上传到Linux服务器的我的home下,然后makefile好了,《0bug-C/C++商用工程之道》里面讲了个如何写Makefile的故事,就是这么来的,呵呵。

当然,文件都上去了,我putty,登录ssh,然后转到我的home目录下,make,不就ok啦?

至于ftp工具,我其实没用业界常用的汤姆猫什么的,我自己一直习惯使用NortonCommand这个工具,从DOS就开始用,到了Widnows下,现在是TotalCommand,这个工具用来看文件(F3),编辑文件(F4),拷贝(F5)和转移/改名(F6)很方便,一直就用着,嗯,从开始到现在,差不多也二十多年了。

这个TotalCommand从4.x版本就开始支持ftp了,虽然不是很完美,但是,作为传输一点程序代码文件是够了,我一直就用这个工具。

其实我开发就这么简单,上述几个简单工具,再加上点技巧,就ok了。这里面我就养成一个习惯,每次敲完程序,一般在VC下就是一个F7,先编译一下看看,再上传Linux做二次gcc的make,这样久而久之,我写的代码总是先用VC编译运行检查,再用gcc编译运行检查,所以,《0bug-C/C++商用工程之道》说我的工程库是跨平台的,不是开玩笑的,真的都是两个平台都run过。

其实是3个平台啦,我买过一个arm9试验板,它也是交叉编译,就是得在Linux环境下,使用arm-linux-gcc编译,再传送过去运行,我是这么做的:
 

Code:
  1. 1、使用VSIDE编程,制作makefile。   
  2. 2、使用VM运行一个Linux虚拟机,我一般喜欢用Fedora9,在里面安装 arm-linux-gcc编译环境   
  3. 3、 ftp到linux下的home   
  4. 4、 putty登录,到目录下去make   
  5. 5、从linux控制台,再ftp登录arm9的linux,把编译好的可执行文件上传过去   
  6. 6、 arm小机器不支持ssh,我就从windows的超级终端,或者linux的控制台,二次telnet登陆arm机器,run程序。   
  7. 7、完成工作,呵呵,大家看麻不麻烦?不过,这样也做成了一些工程。我的0bug工程库在arm机器下验证就是这么做的。   

就是这么简单,由于我始终用我熟悉的几个工具,到哪个平台都没有变过,因此,我程序代码的敲入速度始终比较恒定,算比较快的。

这不像有些朋友,一说到Linux下,就必须得用vim什么的,偏偏vim比较老,对于现代程序编辑器的一些功能,比如键盘宏什么的支持不好,很多需要配置,编程序,很麻烦,我是程序员,写程序是第一要务,没有那么多时间跑去学工具,所以就没有学啦,呵呵。

嗯,但是,我以前的项目组,有几个同事,就是坚持用vim,我没说啥,毕竟,用啥工具是自己的自由,看他们编程序的时候,十个指头像蝴蝶一样在键盘上飞,也煞是好看。不过,就是效率太低,出错率高,很多时候,项目进度都受影响,后来我劝他们,没必要耍酷,还是用VC吧,好用得多,他们也慢慢都调整成我上面的习惯了,现在效率好多了。

就这么简单,呵呵。

这里面还有个需要提醒大家的地方,在VC 下,我们有很方便的调试工具,什么单步追踪什么的,但是,gcc下除非用gdb,否则基本没戏。这就麻烦了,arm9机器支不支持gdb我还不知道呢,事实上,gdb我一直就没有学,为啥?我觉得不好用。

其实程序调试这件事,抽象来看,我认为一个取决与设计,一个取决与检查中间值,没多复杂。
1、所谓设计,表示程序员需要精确控制自己的程序思想,走到哪一步,一个变量应该是什么值,要心中有数,这样才能确定程序运行时正确与否。
2、所谓检查,表示程序员要有手段“看到”变量的中间值,以便比较对错。
大家去想,程序调试是不是这么回事?

设计这个不好说,取决与程序员本身的能力,但“看到”,这个方法就太多了,没有哪个法律规定,一定要依赖IDE开发环境才能“看到”变量中间值,我和同事一般都使用“print-大-法”,呵呵,这个《0bug- C/C++商用工程之道》书上有讲的,大家以为我在书中专门花了两个章节,做了个Debug类和一个Syslog类,是做什么,其实就是自己做调试工具,随时可以把感兴趣的变量中间值打印到屏幕上或者磁盘上,方便回过头来比较,检查bug。
这个Debug类甚至是整个工程库的基础,它是最底层的类,它的对象,在进程一起动就实例化,在所有其它模块退出完成后析构,其重要性,不言而喻。
跟大家说句老实话吧,这么多年,其实我虽然一直用VCIDE在开发,但真没怎么去依赖F9、F10什么调试功能,基本上都是依赖自己的Debug类实现的调试。

原因很简单,我做的是高速服务器,高性能数据内核,并行系统,系统运行时,网络上几百上千个报文随时在跑着,几十上百条线程,进程,甚至服务在工作,很多时候,bug都是这么多因子互相影响的结果,而不是某个单独程序的bug,我跑去单步跟踪,这边一句话没有跑完,那边几百个信令都过去了,可以说,一个现场在被我看到的时候,已经被宣告无效了,我一直说单步跟踪在并行环境调试中无效,就是这个道理。

那怎么办?“print-大-法”呗,运行时不去影响程序的工作,不中断,不阻塞,所有的变量全部打印到日志文件里面,事后来分析,可以说,我最近几年的 debug,都是这么分析解决的,肯定不能用单步跟踪。这就是为什么我从来不学习gdb的原因,因为没用。

嗯,当我自己有一套很完善的程序输入习惯环境,同时自己的工程库也提供很完善的自校验机制,大家觉得我跨平台开发还难吗?呵呵。

喏,上面就是我自己的一点心得,包括我自己做开发,嗯,现在我计算机上正在做的一个HashCache,就是以上面讲的工作模式开发,习惯了,速度也很快。

TAG
软件定制,软件开发,瀚森HANSEN,辽宁,沈阳,抚顺
0
该内容对我有帮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