引言
说实话,工作10年不等于是高手;高手也不等于要工作时间久。圣人曾经曰过:“工作经历不等于工作经验”。工作10年,只是一个“经历”,而“经历”不能得以总结、归纳和升华,就无法转化为“经验”。一个2年“工作经验”的工程师水平可能远高于一个10年“工作经历”的工程师。
如果程序员在35岁的时候,“工作经验”与刚毕业的时候差别不大,则其不可替代性就不高,很难在大龄时具备足够竞争力。大龄程序员,跟应该以专业洞识,理解深邃,广度思维,来完善自己的行业竞争力。
本文详细讲解如何在工作10年后,获得低于1年的工作经验。您只需按照此文执行,我们保证您工作10年后,依然能力平平。
遇到问题到处喊救命
很多程序员,一旦出现问题,比如程序死了不动,甚至编译不过,他的第一反应是找高手去问,去求证。也有的稍微debug了一下之后,就开始寻求帮助,比如转向公司的高手,转向各种各样的微信群,转向找高手帮他指点一条明路。这是让自己成功失业的良好习惯。
这样地不思考、懒惰和放弃,一定很难使得自己的水平加深。殊不知,碰到问题之后,独立分析和解决,把问题的来龙去脉理个一清二楚,这个过程中,获得的经验值是花再多钱,问再多问题也获取不了的。高手指点明路固然可能缩短你的调试路径,但你就彻底地沦落为一个执行者,而不是创造者,这更多地是在获取经历和不是获取经验。
你刚毕业的时候可以到处喊救命,而你工作10年后,还不能救别人的命,您的竞争力在哪里?
当年Linus Torvalds写Linux内核的时候还是在校的学生,这个时候,有哪个高手可以给他指点一条明路,写一个未来风靡全球的操作系统?阿里的高手,在解决双11的狂热购物潮问题的时候,碰到的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流量,有哪个高手可以给他指点一条明路?
如果您不遵照此条执行,遇到问题就绞尽脑汁地思考、查阅资料、尝试调试和解决,而不是到处去各个微信群问、找牛逼的同事问,那我们就很难保证您10年后能力平平。切记切记!
与当前工作职业无关的知识一概不理会
很多程序员,与他目前工作没有关系的知识点,就毫不关心。比如他搞Android Java应用,只要谁给他谈Android平台知识,他就避而远之,然后还有非常有依据的理由,“我的工作不涉及这个”;比如他搞通信协议栈,谁跟他谈Linux进程间通信,同步和互斥,他就走开, “我的工作不涉及这个”。
这种“事不关己,高高挂起”的良好思考习惯,是您35岁能力平平的强大保障。
如果你不能在知识的广度上面成就自己,每天盯着自己的几行代码,甚至基本的平台知识都不具备,一旦你从事的领域不再热门,这个时候,就可能面对就业市场紧缩的痛苦,而你别无他途,这样,35岁成功迷茫,危机四伏的概率就较高。
反之,如果你在Linux里面写Qt应用,但是不断充电弄清楚Linux系统层面的知识,比如进程、内存、I/O,系统瓶颈和调优等,形成较硬的基础和较广的知识面,那么,我们就比较难保证您工作10年后能力平平。切记切记!
日复一日地低水平重复做一件细小的工作
比如有一个工程师,他第一天上班就是弄那个UART串口的驱动,它就是修复各种各样的UART bug,比如波特率9600,115200,38400,然后与各种外设接的时候的时序问题,这样一弄就是好几年,成为了一个串口的“专家”。这个过程中,他甚至都没有弄明白里面的同步和互斥,里面的进程间通信,中断与进程的通信等,那么他就成功地做了一个螺丝钉。
兢兢业业地做一个螺丝钉,而且只钉一种木头,是您成功被后辈超越的催化剂。
螺丝钉固然光荣,资本家最喜欢螺丝钉,偶尔你螺丝钉做地又勤奋又认真,还赏你几句夸奖。但是螺丝钉也容易生锈,一旦你老了,加班也加不动,你的UART问题,再也没有了,或者年青人比你更加能加班,这样的锈螺丝钉,老板肯定是无情地抛弃。
反之,哪怕你就是搞一个UART驱动,但是你会尝试去理清里面所有的同步互斥,理清这一层软件和上一层软件的关系,理清app如何系统调用到你的代码,甚至领悟出软件设计的高内聚和低耦合,这个时候,你虽然是个螺丝钉,但是你时刻在把自己培养为金刚钻。那么,我们就比较难保证你在工作10年后能力平平。
总结
以上1-3条,您具备任何一条,您就可能在工作10年后能力平平;如果同时具备3条,恭喜您,您在35岁以极大的概率能力平平。这个时候能力平平的好处是什么?就是你干不过一个比你年轻接近10岁的人,中年危机最大程度上向您招手。试问,一个工作10年的菜鸟,谁还会相信您有一天会变成高手?
最后,本文用表格总结上述3条原则各自的优点,它们各自对35岁能力平平从而陷入四面楚歌的促进作用。
来源:抚顺市博远电子,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。
TAG
软件定制,软件开发,瀚森HANSEN,辽宁,沈阳,抚顺